询问任何一位朋友们,怎么做推广?几乎众口一词:线上推广和线下推广,然后巴拉巴拉。
一般地推都是如此,今天送了多少包纸巾,得到多少用户,后台监控这些用户带来多少购买,获得多少微信公众号关注,多少个APP下载用户,所以一个用户的成本是多少多少。这样计算费效比,对吗? 地推到底推什么?结论已然明了,不是每个产品都适合地推,地推的归地推,互联网的必须回到互联网!
1、以销售为导向的地推,考核指标清晰可控,比如超市门口办卡的,比如路口摆摊卖保险的等等;
2、以品牌推广为导向的地推,比如新品赠饮,比如地产路演活动等;
3、以增加真实用户为导向的地推,比如时下的扫码一条街上的各路APP们。而后两种虽然目标明确,可是核算却不简单。
正因为有了二笔领导这个物种的存在,所以才有了大量的地推垃圾化,花费成本高,效果极差,这无异于给品牌挖了个大坑,东一榔头西一杠子的折腾下来,以一句“地推里都是骗人哒”作为总结,这就是典型的不负责任。
互联网的“活性”要靠地推来做,这就是把手段当做了目的。
什么是明显的拉升作用,不是指地推送什么礼品,而是指推广内容。当然要是扫码就送iPhone手机也会引爆,这里说的是正常人类公司。推广内容或是促销、或是买赠、或是抽奖等,如何在目标受众有限的几秒之内,获得吸引他的内容,这才是基础。假如仅仅是网站的那些常规活动,自己觉得咬牙切齿地下血本一样,但是并未理解用户需求,那么地推的内在驱动力明显不够,又有什么拉升的理由呢?
其实这个衡量方法很简单,线上网络推广的时候,如果没有特别的促销或大优惠等,如果没有几周年或者什么什么节,那么会投放网络广告吗?那时候我们往往问自己:啥也没有我们投放啥?反之,为什么同样什么都没有,却在地推上如此耗费人力物力呢?因此在地推前期策划时,能否协同资源,获得具备拉升作用的内容,这个是前提。
很多互联网线下推广的时候,发现用户领礼品的时候非常积极,拿了礼品前脚刚走后脚秒删。日总结的时候,数据尚可但获得的无异僵尸用户,而地推人员还得抱怨现在的用户全是冲着贪小便宜来的。
如果站几个形迹可疑的闲散青年,摆上个空洞无物的易拉宝,印一摞粗制滥造的宣传单,放一坨三块五块的所谓礼品,就指望用户通过这样一个漫长的流程下来,还得把有限的忠诚度奉献出来,这地推推毛啊?
什么是真正驱动用户激活使用留存的原因,怎么做才能做到路径最短、效果最佳,通过地推要传递给用户什么。这些流程上的细节,几乎步步为营。每家创业公司都在声称注重用户体验,地推这种场景营销,接触用户相反让用户直接产生逆发心理,说好的用户是上帝哪儿去了?!
地推的常用公式:物料成本/当日扫码激活的用户=获取成本
还有一种盲算公式,采用环比数据作为参数:如本月开展地推对比上月无地推,减掉自然增长率,地推总投入/当月总用户-上月总用户-自然增长基础用户=地推用户获取成本。盲算公式往往是因为并没有BI系统支撑,也没有完整的用户获取渠道监测,所以只好用这种方式计算。
更常见的是“补贴换市场”,动不动就拿滴滴举例,殊不知补贴消耗战连滴滴等都已经放弃,何况初创公司。仅仅是为了有一个漂亮的数值,以忽悠投资商的话,那么直接在线上买点假量也能糊弄过去。否则加上人力成本、支持成本等,每个有效用户获取直接突破200元,请问如此费效比真的必须通过地推获得吗?不如直接拿一箱钞票,站在地铁口每人发50元现金,这样来的更直接,且都是中央商务区高端白领真实用户,还非得送午餐之类的干嘛,现钞发好了还能入选年度感动中国品牌。
相反,很多公司地推,除了程序猿继续宅在公司当码农,老板在公司唾沫横飞指点江山,剩下的全部拉到街头地推去,听上去这样的创业公司好像很拼哦。但是,不专业的后果等同于盲人骑瞎马,偶尔玩票尚可,兴师动众人吃马喂地干下来,当日获得120个下载用户,回来还得团建一下犒劳三军,指望后续能实现倍速增长。这不是拼人品,这是拼秀。
术业有专攻,地推专业并不是外地进城务工人员过渡工种,这玩意儿学问大了去了。根据老猫十几年的市场推广管理经验,全国的地推大拿一把手都数得过来,扎扎实实地扫街扫楼扫城市,每一个单页怎么发都得讲究十八般武艺,当然那些靠噱头地推玩的也只是花招,弄两个Mad Max或者肌肉男制服女,一招鲜吃不遍天。
-
大百科年度战略合作商场——西安大融城「
Nov 22,2024 -
直击2024广州车展:“黑科技”集中亮
Nov 18,2024 -
大百科:重点合作商场推荐——广州琶洲保
Nov 08,2024